“一个家庭里,一人失能全家失衡;一人痴呆,全家发癫。”在5月17日召开的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学术活动上,中国老年医学会会长,大会名誉主席,北京301医院范利教授的一席话,道破高龄失能老人照护难题。
记者从会上获悉,截至2023年底,广州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.25万人,占户籍人口的2.77%,广州市白云区80岁以上户籍人口不少,但专业化医养结合床位严重不足。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第三期医养结合大楼正加速建设,这座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、设置1000张床位的“银发守护者”预计2026年起分批投入使用,将为区域老年健康服务补上关键拼图。
超12万超高龄老人面临照护困境,“截至2023年底,广州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.25万人,占户籍人口的2.77%,白云区老龄化程度亦不低。”广州市白云区医学会会长李宏指出,全区49家养老机构虽提供1.6万张床位,但医养结合床位缺口大。多数养老机构以生活照料为主,缺乏专业医疗支持,导致慢性病管理、康复护理等需求难以满足。
范利教授直言:“高龄老人往往同时患有3-5种慢性病,单纯养老床位无法解决医疗需求。2021年数据显示,我国80岁以上老人失能失智比例已达27.9%,照护压力巨大。”她强调,医养结合不是简单“医疗+养老”叠加,而是要构建“预防-治疗-康复-长期照护”的全周期体系。
千张床位医养结合大楼破解“医养分离”痛点
在白云区金沙洲片区,一座规划31层(地面26层)的医养结合大楼已露出地面。“这里将打造老年重症康复中心。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院长刘文胜介绍,三期项目设置1000张床位,其中500张为重症康复床位,专门收治需要长期带管护理、压疮治疗等复杂照护的老人。”据了解,传统居家照护需要2-3人专职护理,在医养结合病房,专业医护团队可提供24小时医疗支持,同时开展康复训练,帮助老人尽可能恢复自理能力。
谈及建设初衷,刘文胜举例:“我们曾收治一位85岁老人,因脑梗死后遗症长期卧床,居家护理导致严重压疮感染。在我院老年医学科,通过创面修复、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,3个月后老人竟能坐起用餐。这说明专业医养结合服务能显著提升老人生活质量。”
政策与实践双向发力探索“白云模式”
“目前养老机构普遍实行医保床日结算,但这种模式更适合短期医疗,长期照护仍需政策创新。”李宏指出,目前在养老院住院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是临终关怀,以医疗为主,谈不上养,接下来要重点去关注医养结合。
“医养结合的核心是‘人’的整合。”范利教授建议,可建立覆盖不同失能等级的照护标准,“让专业护理员、康复治疗师、心理咨询师等形成团队,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方案。”
根据规划,金沙洲医院医养结合大楼将于2025年底封顶,2026年起逐步开放老年重症病区,2027年全面投入使用。刘文胜表示,在这里老年人将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护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高龄老人都能在‘家门口’获得有尊严的照护。”李宏希望,在中国老年医学会,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分会的指导下,积极探索白云的医养结合的模式,为老年人在健康养老医养结合、智慧养老、安宁疗护方面提供“白云经验”。